统计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统计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统计说课稿1教材分析
选用教材:由马成荣主编,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材特色:本教材体现了“以生为本、能力本位、行动导向”3大理念,有6大学习领域,40个学习项目。充分挖掘生活资源,坚持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学习项目为载体,以项目展开为主线,以任务实施为主要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在开展行动、完成任务中学习,并在主动解决问题中建构知识,提升能力,体现了对学生全方位发展的多维关怀。
全书结构
异彩纷呈的T型台——演示文稿的创制
学习领域六
绘声绘影的魔术师——多媒体素材的加工
学习领域五
精打细算的巧助手——Excel软件的使用
学习领域四
笔随人意的好秘书——Word文档的操作
学习领域三
广袤无垠的E空间——Internet的利用
学习领域二
令人称奇的小机器——计算机基础知识简介
学习领域一
本课内容为教材中项目4-4《统计员工工资数据》
本节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该项目的第1课时,主要是SUM、IF函数和其他工作表数据的引用的学习。根据教材的安排,在此项目前已经完成了对Excel公式的的学习,而此项目涉及函数和工作表数据的引用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巩固和延伸,又为后面数据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等功能作好铺垫。本次课涉及的知识点是该项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也为该项目其他知识点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1.所教的是职业中专一年级的学生;
2.熟悉了Excel的基本操作和Excel公式的计算;
3.缺乏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学以致用的意识;
4.学生水平参差不齐,适合因材施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感目标
(1)通过“应发工资的计算”任务的探索,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任务驱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操作,培养学生协作能力。
1.理解函数的概念;
2.掌握SUM函数的应用;
3.掌握IF函数的应用;
4.掌握其他工作表数据的引用
1.1.培养学生养成善于发现问题、积极思考、乐于与同伴交流的良好品质,以及合作学习、竞争参与意识;
1.2.通过研究探索、自主学习体验成功和自我价值。
教学重点
1.SUM函数的使用
2.IF函数的应用
3.工作表数据的引用
教学难点
1.函数参数的(区域如何选定)的运用
2.工作表数据的引用
教法分析
“做中学、学中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快乐地掌握知识,轻松突破难点。
1.讲练结合法
设置一系列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及发散性思维。
2.问题设疑法
将教学内容设置成具体的教学任务,以完成任务为目标,带动每位学生参与活动。
3.任务驱动法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贴近生活,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积极地完成任务。
4.情景教学法
学法分析
在分组操作过程中,基础差的同学搭配基础相对好些的同学,实现以好帮差的学习方法。
以优帮带法
考虑到整个班级的水平差异,利用分组学习的形式,每组设立一位操作熟练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本组学生的学习。
小组协作法
教师“退居幕后”,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积极解决问题。
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课前资源准备
教师:
1、检查机房机器、调试极域、确保课程的顺利开展。
2、学习资源包(任务导案+教学课件+数据表资源)。
3、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进行合理的动态分组,每组设立一名组长,负责组内协调和任务指导。
学生:
1、了解员工工资表的组成和计算。
2、了解“五险一金”。
3、预习相关知识点。
教学过程步骤
1.情境创建
2.引入课题
3.任务驱动
4.探究新知
5.小组合作
6.师生评价
7.课堂小结
知识拓展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2.观察该表,明确项目
3.任务驱动,发现新知
项目分解:
任务一:计算基本工资
任务二:计算奖金和缺勤扣款
任务三:计算应发工资
任务一:计算基本工资合计
基本工资=职务工资、工龄工资和岗位工资的和
方法一:用公式的方法(学生快速完成)
方法二:求和函数— SUM
【格式】SUM( number1 , number2 , … )
【功能】返回参数表中所有参数之和。参数个数最多不超过30个,常使用区域形式。
连续地址---------区域运算符(:)
不连续地址------联合运算符(,)
例:sum(A1:C1)
sum(A1,C1)
设疑:当计算结果出现“#####”错误信息时应该如何解决?
问题解决:调整单元格宽度
任务二:计算缺勤扣款
缺勤扣款的计算方法是:
请假5天及以内每天扣20元,超过5天扣300元。
缺勤扣款=if(请假天数>5,300,请假天数×20)
奖金总额=销售金额*奖金比例
方法:用公式的方法解决(学生自行完成,教师适当提示)
设疑:如何将“考勤表”和“奖金表”中的数据复制到“工资总表”中?
设置陷阱:直接复制+粘贴?
问题解决:利用工作表引用
引用其他工作表的单元格
格式:工作表名!单元格地址
方法:教师演示
任务三:计算应发工资
应发工资=基本工资+奖金-缺勤扣款
方法:用公式的方法(学生自行完成,教师适当调整)
小 ……此处隐藏24898个字……p>1、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情境是数学内容的载体,是情感的诱因,是数学活动的平台。因此我在教学中巧妙地创设情境,从学生身边的嘉顺花园培训中心兴趣班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产生迫不及待想获得新知的情感,自觉、主动地去探究。
2、经历过程,体会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不能简单地直接将复式统计表的知识告诉学生,而是应该让学生体验过程和方法。因此我设计了:比较四张单式统计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整合表格,在整合的过程中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并突出对复式统计表中数据的分析,从而进一步感受复式统计表的优点。
3、积极引“探”,注重参与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通过积极的“引”来激发学生主动地“探”。以合作交流为主,及认识——实践——再实践等多种学法结合。
三、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主要分为四个版块: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三、实践提高、巩固新知;四、小结反思、回顾新知;五、学以致用、识见(实践)拓展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5分)
以学生身边熟悉的情景——嘉顺花园兴趣班为引子,可以让学生很快地进入情境,四张简单的统计表的出示,可以直接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很快地填写表格。这样,既让学生在情境中回忆了单式统计表的结构和填写方法,又为引出复式统计表提供了素材。
然后引导学生比一比这四张统计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比较相同点,明确这几张单式统计表的结构都有性别和人数两栏;通过比较不同点,明确这几张统计表都只能反映某一个兴趣小组的男、女生人数情况。在此基础上,提问:书法班有多少女生?书法班和古筝班一共有多少女生?四个班级一共有多少女生?为什么你一开始回答很快?现在要犹豫一会?(因为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在一张表中,看得很快后面的问题答案在几张表中,要先看再算,所以比较慢),因此:把数据合在一张表中更有利于进行数据的比较。初步引导学生探究把四个小组的人数合并在一张统计表里,应该怎样填?(5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5分)
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是教学的难点,虽然不要求学生制作复式统计表,但是我在教学中考虑到知识的传授不仅仅是给予,而应该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和发现,获取新知,同时能让学生深刻感知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我在复式统计表的呈现方式上作了一些改变。不只是出现一个现成的统计表,而是带领学生一起经历了设计复式统计表的过程,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1、初步感知:
让学生初步思考并小组交流:把四张单式统计表的信息合并到一张统计表中,要反映哪几个方面的情况?学生看着单式统计表,会很快就能想到一些表中的内容,例如:性别、人数、合计、男、女,但这时学生的思维是零散的、片面的。因此可以利用这些课堂生成的资源进行板书,并引导学生探索还需要填写哪些信息?从而不断地完善表格,并揭示表头的含义和各部分名称。(表头、横栏、竖栏、数据、标题、日期)——揭题:这就是一张完整的复式统计表。
在学生全面认识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后,再让学生独立填写。因为已经有了前面的基础,所以学生都能很快填出来,再让学生汇报并说出各个数据所表示的含义,进一步感知这张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接着我针对填表过程中容易发生的错误,让学生交流计算合计数和总计数的方法。认识到总计数既可以根据四个小组男、女生的总计数相加得到,也可以根据每个小组的合计人数得到。进一步使学生体会到用这两种方法分别计算可以起到检验的作用。最后再回顾观察:你填写完整了吗?有没有少了什么?由此提醒学生日期不能疏忽,也要填写完整。
学生经历了复式统计表的设计和填写之后,接下来是对这张统计表的数据进行分析,先让学生讨论从统计表中能很快地知道哪些信息,与刚才单式统计表比较,哪些数据单式统计表有,哪些数据复式统计表有?复式统计表增加了哪些数据?有什么好处?(不仅与前面相呼应,更体现出复式统计表的数据多,信息量大)。然后再让学生互相提问并解答,最后再一起小结讨论: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还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进一步体会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以及它与单式统计表的联系和区别。
整个新课的教学中,都是让学生借助单式统计表来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掌握填表和分析的方法。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经历知识的发展过程,也能让学生体验到复式统计表整理数据、描述数据是解决问题的实际需要。(15分)
三、实践提高、巩固新知(17分)
1、练习巩固:“练一练”是一条统计我国奥运会奖牌数量的题目。我在教学时先通过2008年奥运会引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接着出示题目让学生自己看题,弄清题目提供了哪些数据,再让学生试着说一说“表头”,认识这个复式统计表的结构,然后让学生独立填写统计表并交流合计与总计的填写。最后让学生说说从统计表中了解些什么,要注意什么?明确:观察给出的数据是按照奥运会的届数横着排列的,而复式统计表中每一届的数据都是竖着排列的,借此不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也培养学生更加认真观察和思考的好习惯。(3分)
2、综合运用:(7分)
练习十二第1题,首先要引导学生审题,理解“农村固定电话”“城市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的不同含义,以及“每月新增电话业务情况”的内涵。而后让学生独立填写表格,并交流反馈。要注意的是,在问题交流时要明确题中给出的数据都是该月新增的数据,在比较哪个月增加最多时,只要看数据本身,而不是比较月与月之间的相差数!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学生还可以根据表中的信息再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并共同讨论解答。
3、实践操作:(7分)
让学生分组调查全班同学家中拥有的电话数量并填写统计表,引导学生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由于时间的原因,有效的组织和有目的的安排是很重要的。因此,我是这样设计的:在课前每个大组要安排好两个组长,他们手中有两个不同的单式统计表,一个统计本组固定电话数量,一个统计本组移动电话数量,还有一张综合表。统计好后把数据汇总到课件上,最后由学生根据信息填写复式统计表!
最后再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填写数据和单式统计表到合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不仅与例题教学相呼应,也可以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同时为下面的小结反思铺垫。
四、 小结反思、回顾新知。(2分)
根据板书: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通过怎样的一个过程,学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势必要回忆、反思一下整堂课中的记忆最深学习活动,从而总结自己的学习新得。在潜移默化中,已润物细无声地培养了学生反思的好习惯。
五、学以致用、识见(实践)拓展。(1分)
根据不同的内容统计表的形式也是不同的。所以我收集了一些不同形式的统计表给学生看,让学生明白栏目的设置应该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统计表的具体形式是可以变化的。
学生可以根据喜好,调查统计自己身边的事,并引导学生经历数据收集的过程,意识到统计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教学的乐趣,进一步体会统计的作用。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