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教学反思

时间:2024-06-04 18:52:35
推敲教学反思

推敲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推敲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敲教学反思1

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入手:

一 、抓住关键句、关键词品读感悟,进入故事的情景中,学习贾岛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课文第三自然段写了贾岛为了诗中的一个字是怎样想,怎样做的,是本文的重点段落。我让学生根据“想起”“觉得”“不够妥贴”“或许”“更恰当”等词语来体会贾岛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通过比较句子,看图想词语来感受贾岛斟酌文字时如痴如醉的样子。

二、 让学生通过表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理解了重点词语的意思。比如“吟哦”这个词语,在表演中,有的学生快速地念了一遍诗,“小观众”就提出了意见,他口中念念有词做得不对。课文中说贾岛在吟哦,吟哦的意思是有节奏的朗读诗文。而且贾岛在认真的思考,应该念的慢一些。理解了重点词语,我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贾岛严谨的创作态度和钻研精神。通过“他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推门、敲门的动作……不知不觉……”体会贾岛为了斟酌一个字眼是多么的认真啊!

三 、让学生会推敲,我把课后第四题的练习适时地穿插到课堂中,从推敲文中的词语入手,教给学生推敲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学以致用。

推敲教学反思2

《推敲》这篇课文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为了斟酌诗中的一个字,不知不觉闯进韩愈的仪仗队,当韩愈弄清真相后,与之一起思考,并由韩愈敲定,从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传下来。课文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造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本课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学习贾岛“推敲”的精神。 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环节入手:一是抓住关键句、关键词品读感悟,进入故事的情境中,学习贾岛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课文第三自然段写了贾岛为了诗中的一个字是怎么想、怎么做的,是本文的重点段落。我让学生根据“想起、觉得、不够妥帖、或许、更恰当些”等词语来体会贾岛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通过比较句子、看图想词语来感受贾岛斟酌文字时如痴如醉的样子。二是让学生学会推敲,我把课后第4题的练习适时地穿插到课堂中,从推敲文中的词语入手,教给学生推敲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学以致用。学完课文,我还尝试让学生推敲王安石的“绿”字之妙。让学生比较“绿”与“到”、“过”、“入”等词,从而感觉到“绿”字写出了春风吹后江南水乡那生机勃勃的景象。

推敲教学反思3

【案例】

《推敲》课后作业:

下列句子中的带点的词语能换括号里的吗?为什么?

1、一天,贾岛到郊外去拜访(访问)一位叫李凝的朋友。

2、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即时)写成的那首小诗。

3、再说,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安静),读起来也更响亮些。

师:“拜访”能否换成“访问”?我们也来推敲一番。

生:我觉得不行,因为“访问”好像带着问题带着事情去的,而拜访则是礼节性地看望。

师:哦,你是这样理解的。这么说,如果没有事情就不能“访问”了吗?(学生为难的样子)看来这个答案不够准确。看看还有什么不同的理解?

生:我觉得“拜访”是带着对对方的敬意,很尊敬地看望。而访问好像是一般的看望。贾岛对李凝应该是怀着敬意的,所以我认为用“拜访”更好。

师:嗯,你感觉很“准”。是的,“拜访”和“访问”其实是一组近义词,但是,他们还是有区别的。也就是他们之间不能画等号。如果我们一定要在他们之间画一个等号的话,你认为应该怎么处理?

(老师在黑板上板书:拜访=访问 )

生:我认为应该在访问的后面加上“带着敬意”。

师:好!(老师板书“+带着敬意”, 拜访=访问+带着敬意)

师:呵呵,今天我们用数学的方式表示了这一对词语,是不是很有意思?

生:(会意地笑)。(呵呵,我最陶醉于学生这样的笑。)

师:下面还有两对这样的词语,你有没有本领也能用这样的方式来表示?试一试。

学生思考。片刻,交流。

生1:即时+兴致=即兴。(第二句)

生2:即时+诗兴=即兴。

生3:宁静>安静。(第三句)

师:解释一下。

生:宁静比安静更静。

师:好,有道理。

生4:宁静=安静+美。

师:不错,很有意思,安静加上美能否等于宁静呢?

生:是“约等于”。

师:好,改成“约等于”。“宁静︾安静+美”呵呵,看来,这个“宁静”还有美的意思在里面啊!(因为我的网名是“宁静”,多数孩子都知道,所以又有很多会意的眼神投向我,暧昧的眼神投向发言的学生,呵呵,得意。)

(下课了,黑板上就剩下了这么多“公式”,还有点舍不得擦掉。)

【感触】

这个点子也是突如其来。用一种比较新鲜的形式包装传统的训练内容,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推敲教学反思4

《推敲》一课,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和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来表现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是“推敲”,再现了贾岛字字斟酌、句句推敲的形象,显示了贾岛极为严肃的创作态度,是诗人赢得了“苦吟诗人”的雅号;是“推敲”。让贾岛结识了韩愈,让“推敲的故事”成为文坛上的一段佳话;也是“推敲”,启示人们在写诗和作文时,要反复比较,多加斟酌,使所用词语更加准确、传神。因为如此,所以我在教学时,结合文本内容及学生实际,多渠道引导学生感悟“推敲”的好处。

首先在开课的时候,我引导学生利用已经给出的一组关键词语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设计了这样一个坡度,让学生有个大体的方向,使学生能比较准确地复述课文的内容,达到了第一个教学目标。

其次,在学习课文时,我充分地运用了文中的插图。请学生观察书上“贾岛敲门”的插图,让他们仔细观察,看看画面上有些什么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传达了怎样的信息,通过个别读,品读,齐读等方式把课文第二自然段描写画面的句子反复吟诵,来体会月夜的宁静,为下面使用“敲”字奠定了环境基础。

接着,在整个教学中,我紧扣课文的题眼“推敲”,让学生找出相关的词句来突显贾岛对文字严肃认真的态度。设计了让学生自读字悟写出体会,根据 “想起、觉得、不够妥帖、或许、更恰当些”等词语来体会贾岛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通过比较句子、看图想词语来感受贾岛斟酌文字时如痴如醉的样子,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突显学生的个性。在第七自然段教学中,使用小组团队合作学习方式,给出思考题,让学生小组思考,集体汇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样,从不同的途径感悟“推敲”,贾岛这一人物形象就逐渐地丰满、鲜活起来,人物的品格就容易充分地显露出来,学生也就容 ……此处隐藏4946个字……词?小组之间可以讨论,但一定要有根有据。”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改为“拍”字,因为贾岛走了很长时间的路,沿着山路找了好久,好不容易才摸到李凝的家,这时他肯定又累又饿,迫不及待的想见到他的朋友,也想快点进去弄点吃的,再好好休息一下,所以是“拍门” ;有的说改“推”字,因为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两人关系密切,用不着这么多礼节;还有的说“扣门” ……对于他们的答案我给予了肯定,孩子们俨然一个个小贾岛,一个个小韩愈,推敲的不亦乐乎。

再就是让学生练习说这个故事,不仅让学生再次回顾课文内容,以便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可以培养语感,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这节课中,学生在边学边演中兴趣浓厚,演的开心,学的灵活,相信这样的教学情景也会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海中。

推敲教学反思13

五年级语文上册《推敲》讲的是唐代诗人贾岛作诗琢字炼句的故事,因为这个故事,“推敲”从此也就成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我教学时,当学生熟读感悟后,我设计了这么一道训练题:在下面句子的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字。

春风吹()了树梢,吹()了小草,吹()了河水,吹()了杏树的花苞。

设计此项练习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像文中的贾岛一样潜心推敲。几分钟后,高洁同学站起来说填“绿”,理由是:春天来了,树梢发出了绿芽,小草叶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刚说完,黄昊也说填“绿”,理由是:冬天小草是枯黄的,春风一吹,又焕发了新的生命力,而绿色正是植物的生命色。还有几名学生也赞同这样填,但说法又与前面的两位学生不同。仅仅一个“绿”字,学生就有几种不同的见解。可见,学生的思维被充分地激活了。这时,杨洋同学认为此处填“醒”较好,因为春天来了,熟睡了整个冬天的小草苏醒了,有了勃勃生机。王重阳同学站起来高声说:“我觉得填‘俏’更好,原句中已出现了‘吹绿’‘吹皱’‘吹鼓’等词语,‘吹俏’,既避免了重复,又把小草当作人来写,一个‘俏’字把小草写活了。”显然,他已经历了一个“推敲”。学生的独特见解让我欣喜。最后,我告诉同学们:“每个人对语义的理解常常会不同,所以不管用哪个词,只要它能表达出你们的真实感情,都是合适的。而最重要的是我们经历了一个反复推敲的过程。”

学生通过读故事,体会了诗人写诗时对运用字词的认真态度,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推敲”的过程,他们异彩纷呈的回答,带给我不一样的精彩。

推敲教学反思14

《推敲》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课主要讲了唐朝诗人贾岛和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根据课标要求与学生的学习情况,我设定了三层学习目标。首先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讲讲这个故事。其次,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推敲”的含义。最后,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为了达到这些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三个环节。一是通过阅读课文,完成填空,梳理文章内容,学习复述课文。二是通过对比人们对贾岛的态度,结合文章,感受贾岛严谨的创造态度和钻研精神。通过“他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体会贾岛为了斟酌一个字眼,是多么认真啊!理解贾岛对创作认真严谨,乐于钻研的精神。三是结合课后习题,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的感悟,课后我又布置给家长复述课文,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中,我对孩子提出准确的要求,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清晰明了。并且结合本组教研主题,设计了许多小组合作的环节,比如,小组讨论、同桌互相检查等。但是也有很多不足,比如评价语言不够丰富。在某些环节上过渡不够自然。在引导学生填空时,可以让学生根据填空将课文第二部分分为三层。这样条理会更清晰。学生学习起来也更容易。在学习过程中,我对部分孩子的关注度还不够,因此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够好。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关注每一个学生,设计一些教学环节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从《推敲》一课的教学中,我看到我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学习,与时俱进,依托教材,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推敲教学反思1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会用“即使……也……造句”。

4、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 板书“推”学生做做推的动作;板书“敲”做做敲的动作。这两个字都是表示动作的字,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词以后表示什么意思呢?

2、 今天我们学习(板书11)11推敲。指名朗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 自读课文一遍。

2、 各小组各请一名同学读一遍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他有没有读错的地方,有的话等他读完后让他纠正。

3、 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讲读课文第一段。

1、 指读第一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 齐读第一段。

四、讲读第二段。

1、 讲读第二自然段。

a、 指读第二自然段。

b、 说说知道了什么。体会“摸”的意思。

c、 看P57图理解“皎洁”。

d、 指导朗读。

e、 小结板书:深夜访友,留诗相赠。

2、 讲读第三自然段。

a、 理解“吟哦”、“妥帖”。

b、 自读第三自然段,结合看P55图,自己做做贾岛的样子。

c、 指导朗读。

d、 小结板书:反复吟哦,推敲进城。

3、 讲读第四~六自然段。

a、 指读第四自然段。说说课文中为什么用了竟然?

b、 思考贾岛为什么不像其他的人一样避让?练习用“因为……所以……”说说。

c、 分角色朗读第五、六自然段。

d、 小结板书:冲撞仪仗,请求宽恕。

4、 讲读第七自然段。

a、 你认为用推好还是用敲好?为什么?

b、 指读第七自然段。听听韩愈的意见。

c、 小结板书:韩愈决定,敲字更妙。

五、齐读第三段。

六、小结板书。板书:发生、发展、结局、高潮。

七、作业:复述课文,任选一题。

1、第七自然段中“贾岛就把自己写诗的事告诉了韩愈”现在请你代贾岛说一说。

2、过了一段时间贾岛遇到了他的朋友李凝,现在请你代贾岛把这次的奇遇告诉李凝。

附板书:11 推敲

访友未遇,留诗相赠(发生)

反复吟哦,推敲进城(发展)

冲撞仪仗,请求宽恕(高潮)

韩愈决定,敲字更妙(结局)

胡仔《推敲》原文和译文(翻译)

《推敲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