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卡教学反思

时间:2024-06-04 19:04:08
凡卡教学反思

凡卡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凡卡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凡卡教学反思1

《凡卡》一文叙述了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九岁的凡卡。茹科夫被爷爷送到城里鞋匠阿里亚希列那里做学徒,受尽了折磨,他写信给爷爷,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去。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社会制度的黑暗。这篇课文是一篇传统课文,我已经教了好多遍了,可是每次上完之后都感觉效果不是很好。因为文章篇幅较长,内容纵横交错,它交织着作者的叙述、凡卡写信的内容、写信过程中的回忆三部分内容,多层次、多角度地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此错综复杂的事件关系,便构成了本文的教学难点。再次因为我们的学生都生活在这样一个幸福的时代,尤其是我们学校的孩子们家境都非常富有,对文中所描绘的黑暗社会无论是时间、空间、和情感,距离都非常遥远,便构成了本文的又一教学难点。为了实现长文短教、化难为易,我在教学中是这样设计的:

上课伊始,我首先让孩子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走近作者契诃夫、走进沙皇统治时期的俄国社会,充分收集资料在课堂上交流信息,充分了解时代背景,体会社会的黑暗,以缩小教学因时间、空间的差距所造成的困难,为理解课文的中心作下铺垫。然

后,我根据课后习题一的设计意图安排学生快速初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和写法有个大致的了解,理清课文“准备写信——写信——寄信”这一线索。

其次,为突破教学的重点,我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找出凡卡给爷爷写信的内容,旨在让学生抓住文章的主线。再采用以点带面、发散思维的方法进行引导:“凡卡给爷爷写信的内容,哪一点最让你感动?”这是抓住学生情感世界的一次延伸,所以他们不难得出共识:向爷爷述说悲惨学徒生活的第8、15自然段。接着精读细读:“凡卡受了哪些罪?”完毕老师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思考“凡卡的叙述使你的眼前展现了一幕幕怎样的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再继续抓住情感:“试想一下,凡卡写到这儿是一种什么心情?”发散学生思维,培养想像力,进一步感染学生的情绪。“如果你就是小凡卡,你会怎样诉说?”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两段。目的在于感染情绪,使学生的心始终与凡卡的心紧紧地贴在一起,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再次请学生找出文中反映凡卡痛苦心情的语段,学生很快找到了“凡卡苦苦地哀求爷爷带他回去”即课文8、10、15自然段的内容。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凡卡痛苦的心情。”这样一来,原来一封长信,就浓缩在一个重点段上,再放手让学生朗读,从中悟情明理。既节省了时间,又发展了学生的品评鉴赏能力!

凡卡为什么反复乞求爷爷带他回乡村里去?乡村生活真的很美好吗?从课文4、5、6、13自然段体会插叙的内容──1、爷爷守夜的情景;2、家乡的美丽夜景;3和爷爷一起砍圣诞树的快乐情景。读插叙部分,谈感受,联系前文理解在冰天雪地中砍圣诞树既冷又累,爷爷冷得吭吭地咳,爷爷冻得缩成一团,感受乡村生活并不美好,但在凡卡的回忆中却是那么美好、快乐、有趣,这更衬托出了凡卡在莫斯科生活的孤独和痛苦。走进凡卡的梦幻世界,了解凡卡的内心情感,向往乡村快乐的生活,激发学生对凡卡更加强烈的同情心。这样的写法叫对比;同时还能够从凡卡撕心裂肺地呼喊中看到作者有意识地用农村生活来衬托城市生活的悲惨。领悟本课在表达方法上这两个重要特点。然后读作者的叙述内容,体会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匠心独运的结构安排,体会文章采用的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从而深入体会文章蕴含的深刻思想感情。

教学结束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探究性的问题。凡卡的信爷爷能收到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学生从凡卡所写的信封的内容找到了爷爷不能收到信的原因。有的学生从“醉醺醺的邮差”身上找到了爷爷不能收到信的原因;此时,我没有让学生老停留在表面的答案上,而是让学生进一步探讨“即使爷爷收到了信,凡卡就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吗?”李成同学很快从文中找到答案“爷爷不可能去接他,因为他自己的经济状况并不好。”我又引导“你从哪里看出不好?”“他爷爷已经65岁,这么老了还要去当守夜人,像他这种年纪的老人是应该在家享福的,可他却——”“是啊!即使爷爷有这份心,也无这份力呀!”这样看来,凡卡的美好愿望就如他的梦一样,只是个天真的梦而已。梦醒之后,悲惨的生活依旧,甚至更悲惨。此时我安排学生续写,学生都能充分发挥想象,文中都寄托了对凡卡的共同情感——同情。

最后,老师将凡卡的原文在忧伤的配乐声中朗读给学生,孩子们个个都沉浸在深深的悲愤之中。

但美中不足的是这样上下来总共花了四课时,除了凡卡给爷爷写信的内容读得入情入境之外,其余部分仍然读得不充分。

凡卡教学反思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生活遭遇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插叙的反衬作用,对比写法和含蓄结尾对突出中心的作用。领悟文章将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自悟和动手标记,理清文章条理;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凡卡写信的内容以及描写他的神态、动作、联想的段落,了解他的内心,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精读,学习文章表达手法。

3、情感与态度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皇统治下穷孩子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培养爱国之情。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遭受的苦难。

三、教学难点:理解凡卡写信过程中的联想和文章结尾的含义,领悟文章将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时间:3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明确任务

大家接触过哪些外国文学?上节课同学们初步自学了这篇课文,按写信前、写信、写信后的顺序理清了文章的层次,并从凡卡写信前的动作、神态中体会出他当时的心情是十分害怕的。这节课我们继续运用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联想来了解人物内心的方法学习写信这部分内容。

二.情境导读,直奔重点

1.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写信这一部分内容包括信文和凡卡的回忆。下面先请同学们看看凡卡写给爷爷的信(师范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想一想:凡卡在信中所写的内容中什么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板书:学徒生活苦)

2.课文哪几自然段集中体现了凡卡学徒生活的苦?(尤其是第8自然段)

3.自由朗读这几段8、10、15,尤其第8自然段,想一想: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凡卡在城里学徒 ……此处隐藏15147个字……字新词,要读准字音。

2)读准人名,并明确人物的身份。(先把它们读正确,然后说说他们是故事中的什么角色)

凡卡茹科夫(伊凡茹科夫):小说的主人公。

阿里亚希涅:鞋匠,鞋店老板。

康斯坦丁玛卡里奇:凡卡的爷爷。

日发略维夫:老爷,爷爷工作的那家庄园的庄园主。

菲吉卡:牧主。

艾果尔,阿辽娜:凡卡的小伙伴。

卡希旦卡:老母狗的名字。

3)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是分哪几个部分来写的 ?

(课文主要写了凡卡写信给他的爷爷,告诉爷爷他在莫斯科鞋匠家里当学徒的生活很痛苦,想让爷爷接他回去.课文大致可以分成准备写信,写信,寄信三个部分.)

三、感受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

1、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凡卡信的内容的(3.8.10.11.12、15自然段)。快速默读这几个自然段,想一想凡卡过着一种怎样的学徒生活,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吗?(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2、“指望”什么意思?请同学们想一想,爷爷把凡卡送到城里当学徒,原本有什么指望?(学生发挥想象)

3、是啊,凡卡带着美好的愿望来到城里,可是现在不仅生活变得没有指望,而且生活的连狗都不如?请同学们再读读凡卡写的信,找一找原因。

4.结合词句,汇报交流。

课件出示: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

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

有一天,老板拿楦头打我的脑袋,我昏倒了,好容易才醒过来。

挨打、挨饿、挨困,读这些文字,我们得读出画面,在这些场景中,有哪些细节深深地刺痛着你的心?

(1)挨打:结合挨打时的动作--“揪、拖、揍、戳”;工具--老板“拿皮带”“拿楦头”老板娘“捞起青鱼”;程度--“昏倒”,来体会他们对9岁的小凡卡肆意随便地殴打,毫无人性地对待。

是的,所以凡卡这样说——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2)挨饿:结合“简直没有”“一点儿”“一点儿”来想凡卡一天到晚饥肠辘辘,可能饿到什么程度的表现。读到“稀粥”这个词语,你似乎看到什么了呢?而旁边的老板呢?

是的,所以凡卡这样说——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3)挨困:结合“一……就……只好”来体会凡卡即使在过道里也无法好好睡一觉,可能会困得怎样。你从哪些词语知道他是睡不好觉的?在你的想像中,过道是个怎样的地方?是啊!在炎炎酷暑里,到处是嗜血的蚊虫,凡卡只能在哪儿睡?秋天到了,瑟瑟的秋风吹来,凡卡还在哪儿睡?凛冽的寒冬里,老板躺在暖和的被窝里,而凡卡仍然在哪儿睡?从哪个词,你猜想凡卡一定很困?对于凡卡来说,睡觉都不能实现!这是人过的生活吗?

读句子“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5、可怜的凡卡,难道仅仅只受到了这些虐待吗?他还可能会有怎样的遭遇?(学生发挥想象)

课件出示:凡卡在莫斯科过着连狗都不如的生活。我还看到了,有一次。

读句子“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6、小结:凡卡在老板家里忍受着非人的折磨,吃不饱睡不好,还要挨打。联想他每天会这样生活,没人的时候凡卡会怎样做,(如,偷偷地哭,想念爷爷,伤痕累累,捡东西吃等。)所以,凡卡才说“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7、9岁的凡卡在老板家过的就是这样没有自由,没有尊严,连做人的基本权利都没有的生活。所以,凡卡才写信乞求爷爷赶快带他离开,逃离这种非人的生活。

8、学习第8、10、15自然段中写凡卡乞求爷爷接他回家的部分,进一步感受凡卡的痛苦。

⑴ 他是怎样乞求爷爷的呢 ?找出凡卡乞求爷爷带他离开的段落和句子, 选择最能打动你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⑵ 指导朗读信中凡卡乞求爷爷带他离开的三段话。读出他内心的痛苦和绝望。

9、自由朗读课文第11自然段,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莫斯科是个很繁华热闹的城市.)

10、既然莫斯科这么繁华热闹,凡卡为什么还要苦苦哀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呢?

11、小结:

现在我们读完了凡卡的信,知道凡卡在城里当学徒,挨打,挨饿,整天干活,睡不好觉,生活非常痛苦,所以他哀求爷爷把他带回乡下去。

12、质疑:关于凡卡的信,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相机说明第10,11,12自然段引号的用法.)

13、凡卡小小年纪就受尽了苦难,那么他的命运将会怎样呢 ?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布置作业

一、交流背景为学文奠定基础

《凡卡》一文,作者契诃夫写于1886年,当时正是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作者所写的时代和学生有一定的距离,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开课时通过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关于作者和写作背景的交流,奠定了学习课文的基础,进行交流之后,就拉近了读者与作者、作品之间的距离,降低了学习难度。

二、长文短教,直奔重点

课文结构复杂,为了实现长文短教,化难为易,教学中采用扣主线、弃枝叶,确定教学的重点。抓住信的内容以及凡卡向爷爷呼救的重点内容,体会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在重点段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读这部分内容,然后抓课文的重点句“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展开教学,引导学生从信中找出凡卡生活的连狗都不如的原因,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相关句子,读中理解,进而体会凡卡的非人生活。教学中我还注意启发学生想象。如:凡卡还受了哪些折磨?另外,凡卡向爷爷呼救的内容,我借助反复的朗读,引导学生进入语言描绘的感情氛围,体验作者的内心世界,达到情感的贯通。

三、不足之处

课算是上完了,但给我的反思也很大,教研室倡导“半小时课堂”的教学理念,而在我的这堂课中没有体现出来,所以高效课堂就谈不上了,回顾自己的整个教学过程,发现这堂课有些教学环节不够精简,如:“读准故事中的外国人名,并了解是什么角色”这个环节,可以把人名一齐出示,这样给学生想的空间更大些,也会节省不少时间,其次,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读准词语),我可能太高估学生预习的成效了,以至于朗读词语时出现了几次错误,为正音耽搁了时间,预习的习惯还要进一步加强指导!最后,在重点段教学时,老师唯恐学生理解的不到位,有些地方或许讲的多了,花的时间也多了。

如果这几个环节能精简,那留给学生作业的时间就有了,看来,作为语文老师,还是要像数学老师那样少讲!叶老也曾说:“语文课并不是你老师讲的多就是上得好的!呵呵!

《凡卡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