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拱桥》教案

时间:2024-09-06 17:30:19
《中国石拱桥》教案

《中国石拱桥》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石拱桥》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石拱桥》教案1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文章抓住中国石拱桥的主要特点,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我国石拱桥在设计和施工上的独特创造以及不朽的艺术价值,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文章先概括介绍一般石拱桥的特点:桥洞成弧形;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然后以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座不同形式的石拱桥作为典型例子,来说明中国石拱桥取得的光辉成就。

介绍赵州桥时,先简单交代赵州桥的位置、建造时间及解放后对它进行的修整。“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等语句突出说明了赵州桥历史悠久,坚固优美。

接着文章用具体数字说明赵州桥的长度、宽度,引用唐朝张嘉贞的话赞美赵州桥设计施工的精巧,然后分四点对赵州桥在设计和施工上的独创性及艺术价值进行具体说明。第一点是说大拱弧度小,便于车马上下。第二、三两点是从桥拱设计的独创性方面进行说明,即“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和“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这样的设计使桥梁坚固耐用。第四点说桥梁与周围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

文章介绍卢沟桥时采用的顺序与此基本相同。

在介绍完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之后,作者又分三点解释了我国石拱桥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原因。文中充满了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的深深敬佩之情。

说明文语言讲究准确、周密,这在本文中有所体现。如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的长、宽、拱长时,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卢沟桥)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这些数字,都是经过科学的测量得来的,准确地说明了两座桥的规模。同时文中也用了一些表示不完全肯定,或有所限制的词语,如“《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大约”“可能”是约数,“有记载的”加以限定,表现了作者严谨的治学精神。

二、问题研究

1.对于桥,我们首先应该注重它的实际功能。课文中说石拱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这样先说外观,再说功能,是不是主次颠倒?另外,“不但……而且……”是不是应该删去?

对此,作者茅以升的解释是:先写形式,是桥所给人的直观印象,是感性认识。结构坚固,是对桥的进一步理解,亦即理性认识。因此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而不是并列的,因而“不但”“而且”这两个关联词,不但不可省略,而正要使用它们来确定它们的递进关系。

2.文中介绍的赵州桥的第一、三个特点都是关于大拱的,第二个特点是大拱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作者为什么不在介绍完赵州桥的第一个特点后,紧接着介绍它的第三个特点,即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而在中间插入对小拱的介绍?

对此,作者的解释是:大拱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是赵州桥首创敞肩拱的主要特点。而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则其他拱桥,也有并列砌筑的,所以按其特点的大小,作为列举的顺序。

练习说明

一、阅读课文,完成下列练习。

1.中国石拱桥的总体特点是什么?试以赵州桥为例,用自己的话说说它是如何体现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

2.作者分别介绍赵州桥、卢沟桥,说明的顺序基本相同,请具体说一说。

3.根据课文内容和插图,画出赵州桥的示意图,标上相应的数据。

设题意图是让学生了解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初步注意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1.中国石拱桥具有一般石拱桥的特点,即“不仅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此外,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形式多样,有不少惊人的杰作。赵州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到作者写作此文的时候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了,这表明了它历史悠久;赵州桥的大拱长达37.4米,敞肩拱的形式,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以及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和谐,桥上的雕饰也十分精美等,有力地说明了赵州桥确实是惊人的杰作。

2.课文基本上是按照地理位置、修建时间、结构特征的顺序来分别介绍两座桥的。

3.示意图略。

二、为了准确地说明事物,说明文用语很讲究分寸。想一想,如果把下边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去掉,表达的意思有什么变化?

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2.《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3.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4.(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桥。

设题意图是让学生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1.“比较早”程度较轻,这样表达比较稳妥。

2.“大约”“可能”都表示不确定,只是推测的情况。“有记载的”使发言的根据增加可靠性。

3.“几乎”强调了石拱桥分布范围很广,但并不排除有的地方没有石拱桥的可能。

4.“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这样才更符合实际情况。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一)《辞海》“卢沟桥”词条文字略。

设题意图是引导学生注意写作说明文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来写,不能面面俱到。

《辞海》还提到的内容有:碑亭内有“卢沟晓月”汉白玉碑;桥东附近宛平城内建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和纪念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桥旁另建有新桥等内容。

课文里介绍卢沟桥,着重介绍了它身上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地方,如果像《辞海》那样面面俱到,势必会模糊了文章的写作目的。

(二)《夜宿卢沟》文字略。

设题意图是让学生注意说明文和记叙文在写法上的不同。

《夜宿卢沟》主要写的是观赏“卢沟晓月”时的情景。作者描写的重点是月光和桥下的流水,最后才烘云托月般落到卢沟桥本身上,有了前面的渲染,卢沟桥给读者留下美丽动人的印象。这与课文里基本上是平实的介绍大不相同。

教学建议

一、教学时可以先从文体入手,给学生看一些简短的记叙文和说明文片断,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说明文。

二、本文结构清晰,可以让学生列出提纲,以便帮助他们更清楚地认识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这一点。

有关资料

一、桥梁专家茅以升

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他主持设计的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由中 ……此处隐藏28558个字……,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吐,早晚随身带,最易作记录。

生:胸中墨万点,下笔成千言。

师:大家说得很形象,很生动,本节课就练习到这里。课外请大家采用同样的方法写写“毛笔”,然后再写一篇作文,题目就叫“说说中国的笔”吧。好,现在下课。

《中国石拱桥》教案15

一、教材分析

先说一下我对教材地位和内容的认识.

《中国石拱桥》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均以建筑园林、名胜古迹为主题,文体类别上侧重于说明文。这篇课文在初中语文事物性说明文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介绍了我国石拱桥在设计建造上的独特风格和不朽的艺术价值,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二、学情分析

本篇文章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对于有一些说明性文体基础的八年级学生来说,要他们谈谈怎样抓住事物的特征来介绍并不难,但是要他们理清说明顺序和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仍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文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宽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说明文的基本常识,体会语言表达的艺术魅力,进而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要求,我把本篇文章的教学目标界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1.积累字词,理清文章脉络。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

2.品位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周密性,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

3.了解我国桥梁建设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而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也将在我的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和落实

四、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深度挖掘文本的基础之上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1.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探究作者说明的方法

2.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教学难点

五、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应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自主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我采用情镜教学法、诵读法,问题引导法、讨论交流法。让学生们通过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品味语言的艺术,找寻学习说明文的乐趣。而讨论法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敢于质疑,不断提高思辩能力。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根据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六个环节:

1.故事导入,走进作者。

2.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3.默读课文走进二桥

4.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5.讨论交流布置作业

6.拓展延伸,走向生活

下面来看第一个环节:

(一)故事导入走进作者

茅以升的小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本环节主要采用诵读法、让学生们

这一板块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通过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把握石拱桥的总体特征。大约用时10分钟。首先我会让同学们自主学习,通过课下注释掌握本文的生字词,然后让同学们诵读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段意。进而理清全文的结构:这篇文章采用了有总述有分说的方法:先概括说明石拱桥的外形、结构和作用;接着用例证说明和特征说明的方法,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分别说明它们的独特构造和高度的艺术水平;最后又综述解放后我国的桥梁事业,尤其是石拱桥的发展。全文条理清晰,井然有序。通过轻松活跃的课堂,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

(三)默读课文走进二桥

经过对整体的把握同学们已经知道中国的石拱桥具有形式优美、结构坚固、长期发挥作用。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赵州桥和卢沟桥是怎样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呢?同学们先阅读第三到第八自然段,完成表格。通过归纳总结,出正是因为两桥各有特点,才被选为中国石拱桥的代表来介绍中国石拱桥。

(接下来我会与学生完成一个小游戏:文中写了赵州桥的四个特点,你能根据这些语句画出来赵州桥么?通过以上表格和学生亲自动手,不难总结出赵州桥美在其结构,而卢沟桥的美则在于,那些不同姿态的小狮子背后承载的历史价值。通过这样的师生互动,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活跃课堂氛围

(四)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语言的学习则侧重于读与品,我会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下面这两句话,同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思考:‘左右”、”约”这些用词模棱两可,是否符合说明文的准确性呢?

“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修建于公元六○五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五十点八二米,两端宽约九点六米,中部略窄,宽约九米。”

这段话中的数字,有的是约数,有的是确数。因为赵州桥在哪年建成,史书上已经找不到确凿的记载,所以只能说个约数;而赵州桥的长度,却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这不但要说明实有其桥,而且从这些具体精确的数字,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也让同学们明白,写说明文,一定要下功夫选取“最恰当的”、“最精确的”语言来表达。

再让同学们,拿出自己刚才画的赵州桥,思考~

(赵州桥)“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肩”能否换成“边”“面”“头”?去掉“各”行不行?为什么?

不能,肩就是指导拱最高的那个范围,和边,面头顶意思不一样,有肩的是拱桥特有的而肩是别的桥不能随便用的。原文中有4个拱,去掉各后就是有两个拱了。用大拱的两边比喻成大拱的两肩,打比方,生动形象地写出两个小拱所处位置,准确真实。说明赵洲桥小拱的对称性、结构的合理性,从而使读者明白它为何能长期抵御洪水冲刷而不至于坍塌。

其实本文的语言特色不仅体现在其准确性与周密性,还表现在作者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

接下来我会向同学们介绍常用的说明方法,我会用问题引导法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来看看以下句子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同学们自主思考,通过以下句子便可学习到作者采用了列数字、摹状貌,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简明扼要,又准确具体地进行说明,能给读者留下清晰映像。

到此本课教学重难点均已得到突破。

(五)讨论交流布置作业

文章最后两段写了中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以及中国石拱桥的发展,说一说,你觉得除了这些,还有那些原因?比如说,一些刻苦钻研的个人因素,经济的发展等等……同学们讨论交流各抒己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亲身感受。在课堂迁移的同时呈现出一种人文关怀。提供一些著名建筑的数据和图片,任选其一,运用说明方法,写一篇简单的说明文。

(六)拓展延伸走向生活

这一板块主要是让同学们看一看各式各样的桥,进而联系中国现在的发展,让同学们体会正是强大的中国才创造了这些光辉的成就,增强的民族自豪感。

《《中国石拱桥》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