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成语

时间:2025-02-23 15:34:28
励志的成语

励志的成语

励志的成语1

在东汉时期,有个人叫第五伦,他为人非常正直,当官的时候办事认真,廉洁清正,经常亲自喂马,他的夫人也自己下厨房做饭,做家务。当地的人对他十分敬重。

曾经有一次,一个朋友对他说:“人们如此敬重你,是不是可以说你完全无私,没有将一点儿私心用于公务呢?”

第五伦回答道:“不是这样。以前有个朋友,为了求官而送了我一匹马。我虽然没有接受,但是那以后凡是有举荐的事情我都会想着他。这难道不是私心吗?还有一次,我的侄子生病了,我虽然能一个晚上起来十次去看他,看过之后我照样能入睡。但是如果是我自己的儿子病了,我同样晚上起来十次去看他,却无法入睡,这也说明我存有私心啊!”

◎成语释义

形容体贴周到地服侍病人。

◎故事出处

《后汉书·第五伦传》:“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

◎出处译文

我的侄子病了,我虽然能一个晚上起来十次去看他,看过之后我照样能入睡。

励志的成语2

1.水滴石穿

2.尽在掌握

3.厚德载物

4.更上层楼

5.不进则退

6.古为今用

7.囫囵吞枣

8.开卷有益

9.取长补短

10.水滴石穿

11.囊萤映雪

12.实事求是

13.废寝忘食

14.奋发图强

15.更上层楼

16.海阔天空

17.节节开花

18.尽在掌握

19.海阔天空

20.锲而不舍

21.人定胜天

22.夜以继日

23.勤能补拙

24.将勤补拙

25.笃学不倦

26.迎刃而解

27.手不释卷

28.书声琅琅

29.程门立雪

30.穿壁引光

31.春诵夏弦

32.读书三到

33.读书三余

34.秉烛达旦

35.求真务实

36.天道酬勤

37.好学不倦

38.牛角挂书

39.孜孜不倦

40.积极进取

41.精益求精

42.聚精会神

43.步步高升

44.贪多必失

45.求真务实

46.人定胜天

47.实事求是

48.持之以恒

49.滴水穿石

50.博览群书

51.学而不厌

52.博学强记

53.不耻下问

54.循序渐进

55.笃实好学

56.笃学好古

57.顿学累功

58.闭户读书

59.笃学好古

60.悬梁刺股

61.融会贯通

62.各抒己见

63.集思广益

64.先苦后甜

65.闻鸡起舞

66.贪多必失

67.天道酬勤

68.韦编三绝

69.耳闻则诵

70.一丝不苟

71.凿壁借光

72.知足常乐

73.专心致志

74.发奋图强

75.闻鸡起舞

76.先苦后甜

77.厚德载物

78.积极进取

79.节节开花

80.取精用弘

81.笃信好学

82.然荻读书

83.熟能生巧

84.勤学苦练

85.全神贯注

励志的成语3

(1)【黄香温席】

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黄香非常悲伤。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

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一天,黄香晚上读书时,感到特别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想到这里,小黄香心里很不安。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黄香温席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街坊邻居人人夸奖黄香。

夏天到了,黄香家低矮的房子显得格外闷热,而且蚊蝇很多。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凉,尽管每人都不停地摇着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觉得凉快。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准备睡觉去了,这时,大家才发现小黄香一直没有在这里。

“香儿,香儿。”父亲忙提高嗓门喊他。

“爸爸,我在这儿呢。”说着,黄香从父亲的房中走出来。满头的汗,手里还拿着一把大蒲扇。

“你干什么呢,怪热的天气,”爸爸心疼地说。

“屋里太热,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劲一扇,蚊虫就跑了,屋子也显得凉快些,您好睡觉。”黄香说。爸爸紧紧地搂住黄香,“我的好孩子,可你自己却出了一身汗呀!”

以后,黄香为了让父亲休息好,晚饭后,总是拿着扇了,把蚊蝇扇跑,还要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使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早些入睡。

(2)【负薪(xīn)挂角】

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朱买臣负薪读书)

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小时候给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李密牛角挂书)

(3)【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孙敬悬梁苦读)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 ……此处隐藏9781个字……细一看,未料被射中的竟是一块形状很像老虎的大石头。不仅箭头深深射入石头当中,而且箭尾也几乎全部射入石头中去了。李广很惊讶,他不相信自己能有这么大的力气,于是想再试一试,就往后退了几步,张弓搭箭,用力向石头射去。可是,一连几箭都没有射进去,有的箭头破碎了,有的箭杆折断了,而大石头一点儿也没有受到损伤。

人们对这件事情感到很惊奇,疑惑不解,于是就去请教学者扬雄。扬雄回答说:如果诚心实意,即使像金石那样坚硬的东西也会被感动的。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一成语也便由此流传下来。

励志的成语12

1、卧薪尝胆:形容刻苦自厉,老师要我们卧薪尝胆,记取这次的败北的教训。

2、有志竟成:有坚定的志向。只要努力从事,一定可以成功的意思。

3、心坚石穿:意志坚决,能将石头穿透。比喻只要意志坚定,事情就能成功。

4、金石为开:至诚可感动任何事物。

5、锲而不舍:锲,镂刻;舍,停止。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6、破釜沉舟:比喻行事果决,抱持著只往前看而不回头的决心。

7、坚韧不拔:韧,有韧性;拔,动摇,改变。形容意志坚定,毫不动摇。

8、坚定不移:移,改变,变动。稳定坚强,毫不动摇。

9、事在人为:事情的成功全在於人为的努力。不要还没做就放弃,事在人为,不试试看怎麼知道。

10、投笔从戎:一个人抛弃文职而加入卫国的行列。

11、坚持不懈:懈,松懈。坚持到底,一点不忪懈。

12、卷土重来:人马奔跑时卷起的尘土。形容失败后组织力量,重图恢复。

13、始终不懈:自始自终一直不松懈。

14、白手起家:一切靠自己艰苦奋斗,创立了一番事业。

15、晨钟暮鼓:古代佛寺中晨敲钟,暮击鼓以报时,用以使人惊悟的言论。

16、持之以恒:持:坚持;恒:恒心。长久坚持下去。

17、前车之鉴:比喻前人的失败,可以作为后人的借镜。

18、大器晚成:有本事的人,要经过磨练,到晚年才成功。用以形容才器大者立业迟。

19、力争上游:努力争取上进,求学做人都要力争上游,不要自满於现状。

20、改过自新:用以表示一个人痛改前非,重新作人。

21、铁杵成针: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22、百折不挠:折,挫折;挠,弯曲。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

23、坚持不渝:渝,改变。坚守约章或诺言,决不改变。

24、良药苦口:能治病的好药,味苦难吃。比喻直言劝戒批评的话,虽然听起来不舒服,但对人却是有益的。

25、滴水穿石:小水滴也能穿透岩石,比喻只要努力去做,终有成功的一天。

26、磨杵成针:把铁棒磨成了针。比喻做任何艰难的工作.只要有毅力,下苦功,就能够克服困难,做出成绩。

27、持之以恒:持,坚持;恒,恒心,长久坚持下去。

28、孜孜不倦: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29、雷打不动:形容态度坚定,不可动摇。也形容严格遵守规定,决不变更。

30、坚持不懈:坚持到底,一点不忪懈。

31、勤能补拙:指勤勉努力能弥补天资上的不足。

32、磨穿铁砚:把铁铸的砚台都磨穿了。比喻读书用功,有恒心。

33、不屈不挠:屈,屈服;挠,弯曲。比喻在压力和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励志的成语13

悬梁刺股

晋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然而读书读到半夜的时候往往会打瞌睡,为了不因此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已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梁上。这样,每当想打瞌睡的时侯,

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后来,孙敬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战国时期的苏秦也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轻的时侯学问并不多。他舟游四方却得不到关注,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决心努力读书。每当他读书读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时侯,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

励志的成语14

公元前266年,赵国国君赵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太子丹接位为赵孝成王。由于孝成王还年轻,国家大事由他的母亲赵威后负责处理。赵威后是一个比较贤明而有见识的中年妇女。她刚刚主持国事的时候,秦国加剧了对赵国的进攻。赵国危急,向齐国求救,齐国要赵威后把她的小儿子长安君送到齐国作人质,然后再出兵。赵威后舍不得小儿子离开,但是听了大臣触龙的意见,还是把长安君送到齐国。齐国出兵帮助赵国打退了秦军。

有一次,齐王派使者带着信到赵国问候赵威后。威后还没有拆信就问使者。“齐国的收成不坏吧?老百姓平安吗?齐王身体健康吗?”

齐国使者听了心里很不高兴,说:“我受齐王派遣来问候您,现在你不先问齐王,却先问收成和百姓,难道可以把低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

威后微微一笑,说:“不是的。如果没有收成,怎么会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君主?难道问候时可以舍弃根本而只问枝节吗?”

齐国使者听了,一时说不出话来。 这则“无恙”的典故,后来演化出成语,“安然无恙”。

励志的成语15

敬爱的老师、评委们,大家好!

我是丛台区实验小学三年级二班的徐舒扬。站在这里,我感到非常荣幸。今天,我给大家讲讲《邯郸学步》这个成语故事,希望大家能喜欢!

《邯郸学步》这个成语典故对于我们来说都不陌生。下面,我就来跟大家讲讲这个成语的由来。

相传在两千多年前,燕国寿陵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寿陵少年吧!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但始终没有一件事能做好。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像现在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有一天,他在路上听到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一个美。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勤于向别人学习是应该肯定的,但是,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绝对不能像燕国寿陵人那样,盲目贬低自己,一味崇拜别人,生搬硬套,亦步亦趋,结果必然是人家的优点没学来,自己的长处却丢光了。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励志的成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